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干眼和睡眠异常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的常见问题。近日,《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5 年第 15 卷第 2 期发表了一篇题为 “中国干眼人群睡眠异常患病率的 Meta 分析” 的研究文章,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干眼患者睡眠异常的高发态势及复杂病因,本文将详细解读这篇 meta 分析,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健康问题。
一、研究背景:干眼与睡眠异常的双向关联
干眼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全球患病率在 5% 至 50% 之间,而我国的患病率更是高达 21.0% 至 52.4%,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干眼症不仅会导致眼干、异物感、视力波动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睡眠异常存在着双向关联。干眼症状会干扰睡眠,而睡眠障碍又会加剧眼表炎症和泪膜不稳定,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二、研究方法:系统检索与严谨分析
研究人员系统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VIP)、PubMed、Embase 及 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 2024 年 12 月。在文献筛选过程中,两名研究者遵循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并通过 Note Express 软件辅助管理文献。最终,从 761 篇相关文献中纳入了 19 篇中文研究,涵盖了 4348 例患者。
三、关键发现:干眼人群睡眠异常的高发态势与影响因素
(一)总体患病率高达 50.00%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干眼人群睡眠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 50.00%(95%CI(0.41,0.58),P<0.00001),这意味着在干眼患者中,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存在睡眠异常问题,这一比例之高令人咋舌,表明睡眠异常在干眼人群中具有极高的普遍性,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健康隐患。
(二)地区差异显著
亚组分析揭示了地区间的显著差异:华东地区为 30.00%、华北地区为 50.00%、西南地区高达 62.00%、西北地区为 52.00%。西南地区的患病率尤为突出,可能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医疗资源分布以及居民的健康意识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有关。这一发现提示我们,不同地区的干眼患者在睡眠健康方面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三)诊断工具、性别、年龄及睡眠时长的影响
* **诊断工具** :不同的睡眠障碍诊断工具所得到的患病率差异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各种诊断工具在评估标准、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对结果产生影响。这凸显了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诊断工具对于准确评估干眼人群睡眠异常状况的重要性。
* **性别差异** :女性患病率为 51%,略高于男性的 52%,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或许与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多方面所面临的独特压力和挑战有关,如内分泌波动、较大的心理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使女性在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方面更容易受到影响。
* **年龄阶段** :18 岁以下患者患病率为 32%,18 至 30 岁阶段为 53.00%,30 至 50 岁阶段高达 63.00%,50 岁以上阶段则为 48.0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泪腺功能逐渐衰退,眼表保护机制也逐渐弱化,使得干眼症状逐渐加重,进而对睡眠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在 30 至 50 岁阶段,患病率的显著升高可能还与这一时期人群所面临的高强度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 **睡眠时长** :每晚睡眠时间小于 6 小时的患病率为 47.00%,大于 8 小时的患病率为 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加重眼表症状,进一步影响睡眠健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睡眠时间过长也可能反映出某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或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同样会对睡眠质量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改善干眼患者睡眠健康的多维度分析
针对上述研究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干眼患者的睡眠健康状况:
(一)临床干预
眼科医生及相关医疗专业人员在诊治干眼患者时,应常规询问其睡眠情况,将睡眠评估纳入干眼的综合评估体系中。对于存在睡眠异常的患者,可联合睡眠专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以打破干眼与睡眠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二)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 :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或节假日也不宜相差过大,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节律,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营造睡眠环境**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选择适宜的床垫、枕头和被褥,避免睡眠环境中的噪音、光线等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睡眠的深度和质量。
**合理用眼** :减少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遵循 “20-20-20” 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 20 分钟,远眺 20 英尺(6 米外)的地方 20 秒,缓解眼部疲劳,减轻干眼症状对睡眠的不良影响。
**眼部热敷** :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缓解因长时间工作学习上网引起的眼部干涩不适 ,热蒸汽的释放还可以给眼部补充水份,帮助精神放松,促进睡眠。
(三)心理支持
关注干眼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女性患者和中老年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其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
(四)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规范睡眠异常的评估标准,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亚组人群的深入研究,探索干眼与睡眠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同时,还应注重多学科协作,结合眼科、睡眠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共同攻克这一复杂的健康难题。
总之,这项 Meta 分析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应对中国干眼人群的睡眠异常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提高对干眼患者睡眠健康的关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干眼与睡眠异常的双重困扰,重获舒适、明亮的视界和健康、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柯殷雨,周露宇,罗世春,等. 中国干眼人群睡眠异常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5,15(2):87-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