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过度阅读,缺乏正常的眨眼,导致干眼症发生。

以下因素可致干眼:
1.使用计算机等视频终端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当每天使用电脑或手机超过3小时,并长时间积累后,容易造成视力受损与身体不适,眼睛出现疲劳、肿痛、干涩、过敏、复视,或有头痛、肩颈酸痛等症状。不适症状主要由持续使用视频终端、瞬目频率降低而引起,属于视疲劳,但干眼症状常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有研究显示,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眼睛有问题。

2.干燥的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在室内进行。空调所导致的低湿度、快气流、污浊空气,与干眼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加之都市白领工作强度大、用眼时间长、瞬目频率减少,加重了眼部不适感。相比较而言,体力劳动者、乡村居民,由该危险因素所致的干眼则发病较少。若能减少暴露在上述不利环境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年轻人,干眼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对于这类病人,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或使用湿房镜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
3.长时间驾驶或夜间驾驶
随着社会发展,自己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集中注意力驾车,它会使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多,出现干眼症状。
4.空气污染
现代化建设对环境的污染有目共睹,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呼吸系统,也同样损害我们的眼睛。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均可溶解于眼表泪液,影响泪膜质量,并直接刺激着眼表上皮、杯状细胞,引起炎症,造成干眼。
5.佩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佩戴隐形眼镜的近视患者,出现干眼症状的比例约为50-75%。发病率高低主要与隐形眼镜的材质和佩戴者体质有关:个体易感因素则包括:女性、本身泪膜破裂时间短、频繁使用非处方人工泪液(含防腐剂)、角膜缘充血和泪膜渗透压升高等。干眼的发生,是导致近视患者停用隐形眼镜最常见的原因。其中,约12%停戴出现在初始配镜的5年内,约24%的患者对隐形眼镜导致的干眼症状难以耐受,并渴望获得改善。

6.角膜屈光手术
现在主流的屈光手术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中的PRK和LASIK。这两种手术方式,都会破坏角膜的神经支配,导致神经营养缺乏,角膜知觉减少,造成瞬目减少和泪液分泌减少。术前无干眼病史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的比例可达1/3-1/2,症状多半出现于术后早期,在3个月时逐渐恢复,且严重程度与屈光不正度数、术前佩戴隐形眼镜时间、亚洲人种等呈正相关,故建议在术后早期采用人工泪液等方法来治疗干眼。
7.性激素水平异常
性激素参与机体稳态的调控,对于眼表及相关附属腺体也不例外。很多研究证实激素水平异常(降低)可能引起干眼,尤其是雄激素水平。男性和女性的雄激素水平均随着衰老而降低,从而导致以睑板腺为代表的眶周附属腺体分泌减少、泪腺分泌减少,干眼发病率增加。与此同时,临床上可观察到许多雄激素缺乏的疾病,都与干眼的症状有关,例如先天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及抗雄激素治疗等。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干眼发病率高于同龄男性。
8.必需脂肪酸或维生素A缺乏
必须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但是却不能缺少、必需得从食物中获取到的脂肪酸。必须脂肪酸主要分为 ω-6 系列和 ω-3 系列,两者的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健康状态非常重要,ω-6 系列来源广泛,其主要
来源有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家禽、坚果、谷物等;ω-3系列主要来源于亚麻油和深海鱼类,当ω-3系列补充不足时,可造成干眼的发生。维生素A具有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功能,当人体缺乏时,也可引起干眼等疾病。
9.使用某些药物
如一些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抗组胺药物、抗青光眼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激素药物、地芬诺酯/阿托品、化疗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全身应用视黄醛和异维甲酸等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加重干眼引起的症状。
10.自身患有某些疾病
如眼睑位置异常、眼睑闭合不全、睑缘炎、影响瞬目的神经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过敏性眼病、酒渣鼻、精神疾病、翼状胬肉、系统性病毒感染(如:艾滋病、丙肝)、某些全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与干眼病是息息相关的。
干眼的危险因素很多,而且难以完全避免,并非暴露于任何一个危险因素均会造成干眼,也并非避免了所有已知的危险因素就不会干眼。极分析寻找与自己干眼相关的关键患病因素,尽量避免或减轻主要患病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治疗效率以及减少复发,可以向医生寻求协助分析关键病因。